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公益 >> 科普创新作品展播 >> 氧与健康科普大奖赛

    新生儿抽搐消失啦!高压氧助力小宝恢复健康【冰轮杯第五届氧与健康网络科普大奖赛参赛作品】

    发布时间:2023-10-18 11:02

    作者:王卫力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0简要病史

    出生仅有5天18小时的小宝,因“抽搐1天”以“新生儿抽搐”收入院。入院1天前,患儿出现右侧上下肢有节律抽动,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上眼略凝视、持续时间约1-2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无异常烦躁、哭闹。该患儿系第一胎,孕40+2周,出生时体重4050克。母亲患妊娠合并糖尿病,生后不足1小时给予口服糖水。出生后3天,家属自行看护,曾诉其反应欠佳,多睡。入院后,急查头颅CT结果显示:左侧颞顶叶见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临近脑沟变浅、消失,脑室系统无扩张,中线结构居中。入院时测体重3600g,较前下降明显,超过生理体重下降范围,考虑入量不足,不排除低血糖性脑水肿。综合分析,考虑左侧脑血管发育畸形所致局部血管梗塞,诊断为新生儿“脑梗死”,出院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入院5天后,联系我科会诊,排除高压氧治疗禁忌症后,立即安排当天进行高压氧治疗。

    图片

    02  治疗经过及效果

    在临床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空气加压氧舱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案:压力1.4ATA,稳压吸氧20分钟,休息5分钟,继续吸氧20分钟,减压出舱。主管医生入舱陪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呕吐等导致气道堵塞,整个治疗过程顺利。

    高压氧治疗3次,患儿家属诉全天抽搐发生量较前明显减少。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高压氧治疗后反应可,无兴奋、尖叫、抽搐等表现,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

    高压氧治疗7次,患儿家属诉全天偶有轻微类似抽搐发生。患儿反应较前略兴奋,时有哭闹,无肢抖及抽搐,四肢肌力正常,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高压氧治疗10次,患儿家属诉全天无抽搐发生,查体:神志清,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握持及拥抱反射正常引出。

    经复查头颅CT后显示明显好转(下图)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露出久违的笑容,对治疗非常满意。

    图片

    03  治疗体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高压氧治疗,已写入“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为高压氧治疗I类适应症,疗效确切,意义重大。对于早期的缺氧性脑损害,高压氧是特效的病因治疗,能促进患儿因缺氧造成发育不良的功能区更快恢复正常。高压氧可通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氧储量、提高血氧弥散率、增加组织内氧的有效弥散距离等多种机制,达到改善缺血周围组织的功效;高压氧还可降低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伤残儿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其疗效独特且不可替代。因此 ,高压氧在促进缺氧性脑损伤修复、促进大脑发育及可塑性、改善脑功能方面作用明确。

    图片

    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这种急性缺氧性脑损伤,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高压氧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发育评分等来综合进行判断,拟定治疗方案。对于婴儿,一般治疗10天为一疗程,间隔5-7天后进入下一疗程,完成一疗程治疗后医生再次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尽早足量的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早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后期患儿顺利回归家庭生活奠定功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