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公益 >> 科普创新作品展播 >> 第二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

    第二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图文评选优秀作品-多功能交互腋拐助行器

    发布时间:2024-07-08 20:56

    多功能交互腋拐助行器
    康复治疗技术是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技
    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
    工作和劳动,提高社会生活能力,让患者尽快融入社会。现如今,
    随着康复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
    健康的要求不断上升,普通的康复机械已经不能满足残疾人对于
    身心康复的多方面要求,因此,从现实生活中深入患者内心,全
    面了解当今患者的需求,发展新型智能康复机械具有很重大的现
    实意义。
    残障人士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障人士的
    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积极改善
    生活质量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现如今,肢体伤病残群体依赖和
    康复的工具有下肢康复机器人、肢体康复训练器、拐杖,目前在
    我国,针对骨折或截肢后的患者,最常见的康复工具还是拐杖,
    比如腋拐。
    就当今临床上的腋拐来说,仅仅只能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功
    能单一而且不实用,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从骨折/残疾发生到回归社会这一个系统工程里面,后期的自主康
    复与锻炼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腋拐就是使患者的后期康复平
    稳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康复工具。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标准的提升,
    单单就传统康复腋拐而言,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
    需求,所以就需要从患者自身以及技术要求各个方面重新考量,
    在康复工具上进行创新。
    因此,我们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功能
    的助行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所存在各种不同功能的
    助行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建立了多功能助行器各功能部件的数
    据分析实验库,探索了适合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所需要的多功
    能腋拐助行器(拥有传唤器、照明灯、拐杖可上下伸缩、座椅弹
    出设备、底部支撑为不倒翁和抓手相互转换等多种功能)
    ,并对此
    助行器建立了相应的正确评价系统。
    该助行器不仅能够帮助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行走,还添加了
    座位设置,同时座椅后背可进行角度调节,相较于其他助行器调节
    方式更为简单。后侧支架上装有缓冲装置,能够使患者坐在座椅
    上休息时更加舒适。此外,这种助行器装有灯和传唤器,可以帮助
    老人在夜间行走或随时寻求家人帮助,具有高度安全性。
    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合适的多功能腋拐助行器制作材质(轻便结实)
    ,患
    者腋夹拐杖时要防止过度摩擦对患者造成皮肤磨损。
    二、建立拐杖的高度可以自由上下伸缩的调节功能,使助行
    器的使用和推广更普遍化。
    三、基于照明灯和传唤器按钮的安装和感知原理,为患者家
    属设置感应手环,方便患者夜间出行或有困难时向家人求助。
    四、建立座位弹出设备的设备,可供患者行走过程中休息。
    五、基于助行器底部未使用时为不倒翁状态,打开后为抓手
    状态,可有效防止拐杖跌倒,为患者提供便利。
    六、建立助行器的支架、腋托、把手的防滑装置,增加防滑
    脚垫,增加安全性。
    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设计多功能腋拐,方便患者可以利用该拐
    杖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为了方便患者携带,拐杖下部采
    用伸缩式设计,拉伸拐杖即可使用;腋下支撑部位采用柔软舒适
    的材料,避免长时间使用因材料过硬而出现疼痛等不适感;拐杖
    上部三个按钮,分别为照明设备,传唤设备,座椅弹出设备。方
    便患者在夜间或者是暗处行动,传唤设备连接无线手环,由患者
    家属或其相应负责人佩戴,当患者出现不适状况可通过按下按钮
    来传唤家属前来帮助;当患者需要休息时,按下座椅弹出设备按
    钮,在拐杖下半部位即可弹出座椅供患者休息使用;当患者行走
    时,拐杖底部为不倒翁原理的半圆形底部,保持平衡还可以避免
    患者弯腰捡拐杖的不便,当患者休息时,半圆形底部上升回收,
    爪行底部下降,支撑地面,保持患者平衡和稳定。两种形式的底
    部均采用防滑材料,可供患者放心使用。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图文评选优秀作品

    作者:王艺喆 ,付超然,李柳音 ,胡斌,陈媛媛,刘晨宇,杨明雪,朱晓涵,郭英杰,赵智杰,郑檬玲

    单位:潍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