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490
战糖记: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故事
第五届“西贝杯”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
参赛作品信息
作者:贝燕灵、彭子芸、王茜、彭瑒、钟越尖
作品编号:490
医院(单位):贺州市中医医院
参赛作品
你是否因血糖升高而苦恼?是否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此篇文章应有尽有,一起来了解有关糖尿病的故事吧!
战糖记
作为一名疾病剑客
我躲过了心脏病,跨过了肝硬化
克服了大大小小的流感
在健康的道路上
我的成绩如此斐然,于是——
我当然是要好好犒劳自己啦!
……可是我太过松懈了
当那个名为“糖尿病”的怪物出现时……
我竟然毫无抵抗之力
在我心灰意冷之时
Biu
一个精灵出现了,她说:
祖师爷知道你被糖尿病怪物打倒了
专门派我来帮助你
好!那我倒是问问你,什么是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得了糖尿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糖尿病患者会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症状。
症
状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遗传因素
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父母中有一方患糖尿病,后代遗传风险增加20%,父母均患糖尿病,后代遗传风险增加40%~50%。
环境因素
年龄增长,肥胖(尤其腹型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营养过剩,大量的含糖饮料,高脂肪食物),久坐不运动,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病因
总的来说,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短时间发病的,需要经历正常血糖代偿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
2
型
糖
尿
病
理
过
程
我怎么判断我得了糖尿病呢?
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伴有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
1. 空腹血糖≥7mmol/L
2. 葡萄糖负荷试验:
2小时血糖≥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6.5%
没有典型症状者,复查时有任何一项异常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或HbA1c水平
典型糖尿病症状
—
加上随机血糖
≥11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
≥7mmol/L
或加上OGTT 2小时血糖
或加上HbA1c
≥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须改日复查确认
那我能治好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只能长期缓解,这就要请出我们的7架马车了。
我该怎么驾驭这7架马车呢?
且听我娓娓道来。
医学营养治疗
制定营养计划,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
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的50%~60%
蛋白质摄入占比15%~20%
脂肪摄入占比25%~30%
运动治疗
01
有氧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健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
运动时间:最开始训练从20min开始,逐步增加至40min。
运动强度: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感到出汗,说话喘但能交谈,自觉疲劳程度量表(RPE)评分12-13分即可。
运动频率:每周4~5天
运动过程:运动前先做热身运动5min,由慢到快,达到运动心率,进行持续20min~4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后进行5~10min的放松整理运动,由快到慢,使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自觉疲劳程度量表(RPE)
Borg计分
费力程度
运动强度分类
6
安静,不费力
静息
7
极其轻松
非常低
8
9
很轻松
10
轻松
低强度
11
12
有点吃力
中等强度
13
14
吃力
高强度
15
16
17
非常吃力
超高强度
18
19
极其吃力
20
精疲力竭
最高强度
02
抗阻训练处方
运动方式:可选择器械,弹力带练习,对主要大肌群进行抗阻训练。
运动时间:每组肌肉群重复15次,每天两组。
运动强度:上肢负荷为30%~70%1RM,下肢负荷为40%~80%1RM
运动频率:每周进行2~3天。
03
柔韧训练处方
运动方式:静态或动态拉伸。
运动时间:每次拉伸维持10秒,每组拉伸重复2~4次。
运动强度:拉伸至感觉紧张或轻微不适。
运动频率:每周2~3天。
运动小贴士
1. 餐后运动如散步可以降低整体血糖水平。
2. 生活中应减少久坐时间。
3. 需避免空腹运动。
4. 避免在使用降糖药1小时内运动。
5.体重减轻>5%,可改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吗?
并不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大于180mmHg的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等都是不适合运动的。
好了,该跟你说说其他方面了。
糖尿病教育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升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有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等,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二甲双胍。1型糖尿病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
主要监测空腹,餐后血糖。
心理干预
给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及时宣泄,调整认知,树立信心。
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肤病变等,发现及时干预,延缓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