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康复发展的反思??未来的挑战”(Reflection on Advances in Rehabilitation ? Future Challenges)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学术会议于今年5月18~2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1200余名全球康复医学界的学者、教授与会,会议共有66篇主题报告,除1篇为大会报告外,其余均在各分会场进行。这些发言均从不同侧面,对康复医学事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宝贵思路。这里仅就会议中有关学术方面的话题作一简介,以作励建安教授所作介绍的补遗。
1、 大会开幕式简洁且轻松:在开幕式上发言的除本届学会的主席和东道主外,前任主席Melvian教授和现任学会秘书长日本Chino教授也作了发言。前者着重介绍了原两学会合并的历史,后者则提到了由于SARS的原因,使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到会人数锐减。在这次开幕式中也点到了会议的主题:为了促使康复医学的更快发展,必须重视临床基础研究(即康复治疗机理研究)以及循证医学观察的重要性。会议的安排即体现了此一特点。
2、 大会主题报告:“脑卒中后功能恢复和大脑可塑性”,由美国Hallet教授所作,他指出在脑卒中后少数可自发恢复和症状改善,过了急性期的功能恢复主要由于大脑功能的可塑性。他介绍了利用微电极技术和PET等证明了其潜在的能力,例如各手指的功能在大脑皮质均有其功能区,如截去第三指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第二指和第四指功能区的扩大,替代了原第三指的功能区。康复治疗可促进和改善这种功能重建,他指出强制运动治疗(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可从PET检查中证实在有病变的皮质区出现功能代偿。其它已在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微电脑机器人功能促进训练(Robot enhanced training),有效的现实训练(virtual reality training)等的效能均可在PET检查中得到证实。双侧对称上肢运动有利于促进受损侧大脑功能恢复,感觉刺激包括被动运动,刺激皮肤感觉,皮神经电刺激以及针灸等均可促进大脑功能可塑性的形成(这是第一次在康复医学学术会议中由西方人在大会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针灸在脑卒中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亦可作为感觉反馈的一部分发挥效应。各种从细胞水平的研究中证实失感觉神经模型中,可同样存在人类生物学改变,Hallet教授所进行的很多工作证实对卒中康复的有效性。某些药物同样亦有可能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其它一些方法如氧疗、负压治疗等也都已在康复治疗中应用,且正在不断进行科学观察。因此他认为:为了更好地证实某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必须进行蠊氐牧俅不?⊙芯浚?约袄?醚?ひ窖У姆椒?醇右灾な怠?
3、 各分会场的主题报告:这些主题几乎涉及所有康复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有教育、法律、统计、工程、社区康复以及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或互补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等问题,更多的都是康复临床中所遇见的常见问题。针对有关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后康复有9篇,加上言语康复(2)、经颅磁刺激(2)、时空忽略康复、上肢活动功能监测、大脑功能重建、电刺激治疗进展,如再加上脊髓损伤后康复4篇,步态训练(2),表面电刺激,痉挛治疗(3),性功能障碍康复以及外周神经损伤,脑瘫等共有近30篇,几乎占了主题报告的一半,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病损后康复仍是康复中的重点,但其深度已从介绍某些治疗或偏瘫方法的效度研究进入以促进全面功能康复的多措施的研究:如针对痉挛的治疗不仅用牵张,一些理疗方法外,对药物治疗如肉毒素A,Baclofen的椎管内持续注射以及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等都有报告。在各分会场的主题报告中第二大主要内容为骨关节伤病后的康复,这些包括了下腰痛(2)、运动创伤(3)、关节病(3)、慢性疼痛、骨质疏松、跌倒、骨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共11篇,这里既重视了循证观察,又强调了要从力学原理来探讨其发病和治疗依据,如对下肢的应力性疲劳性骨折,即从伸、屈肌力失衡,并强调了肌力训练对防治这类病变发生的意义。
Melvion教授在5会场主题报告中强调了康复治疗还应重视脏器病、老年病、癌症、心理障碍等疾病的康复。
4、 有关互补医学和替代医学问题:互补医学与替代医学是同义词,主题报告者以色列Sieu-Ner教授指出不是把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替代,而是在已有好的治疗方法尚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时所提出的互补或替代的治疗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需要证实其有效性,潜在的副反应以及其费用等。因此他认为应把互补医学作为综合康复治疗的一部分整合在其中。他特别提出在以下的病征中如疼痛、痉挛、骨骼肌肉疾病(如下腰痛、退行性病变、外伤后等),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互补替代方法可以有效.他也指出至今对互补医学中可接受的成熟的方法,经严格对照的循证报告尚不多。但作者亦并非将所有尚未被证实疗效的方法全部引进至康复治疗中,但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作为对开展所治疗方法的挑战。因此他呼吁康复医生应大力完成某些临床研究,且提出对互补医学训练有素的治疗师在完成这一研究至关重要。由于制药业较重视对主流药物的研究开发,对这类互补治疗药物常不重视,因此争取政府重视和其它基金的设立,极为迫切。
以上的观念对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我国传统方法研究,并逐步引入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中,应用循证理念进行论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极具启发性、挑战性和前瞻性。
5、 对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过去认为针灸的镇痛已得到国际公认,其它效果及方法则尚未被接受。此次大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针灸有可能促进大脑可塑性或促进神经生长,在会议中有1篇论文对脑卒中后根据病灶部位,采用密集头皮针刺,采取指向病灶部位的环状刺法,再通以电流,加大刺激力度,据报导对功能恢复有效。另有针刺对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不仅用于镇痛,同时还可促进功能恢复。
另外在一篇分会场的主题报告中针对老年人预防跌到的新的介入方法中,认为太极拳超过其他常用的肌力练习方法。(Wolf S,美国?亚特兰大)
在此次会议上我作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在康复中的应用”的发言,着重介绍了针灸、推拿、太极拳和气功,受到欢迎。尽管我的发言被安排在会间休息前的最后,并且时间远远超出,但仍被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代表继续询问如太极拳和气功锻炼有什么不同?太极拳作为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在中国开展情况?中医中药的应用等。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迟早总会成为有效治疗方法而被溶入于康复医学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