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历时6天于2004年5月2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落下帷幕。共有120余位来自我国近20个省市包括新疆、云南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到会。代表中有康复研究与教学的专家、教授,有长期从事康复治疗的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还有一大批年轻(在读)博士、硕士。我国康复医学奠基人和康复医学资深专家及热心于康复治疗的相关学科(呼吸、神经、骨科、运动医学)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为大会作专题报告。应邀出席的还有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亚太地区康复合作的代表、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主席、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家。共收到论文250余篇,内容涵盖神经疾患康复、骨关节疾患康复、心理康复、康复护理、康复评定、康复工程、康复治疗教育与人才培养、社区康复及其他疾患康复。论文整体水平较高,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当前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学科发展水平。从代表报告和交流中可归纳出本次会议有以下特点。
1、确立康复治疗师在康复团队中的作用和地位。康复的任务就是通过康复干预使伤病致残的患者尽可能在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能力,促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具体的康复治疗(OT、PT、ST等)任务,处在整体康复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没有康复治疗师就没有康复医学行动。因此,培养和形成一支高素质和规范化的现代康复治疗师队伍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卓大宏教授就上述问题作了《关于建立中国现代化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系统的几个问题》的大会报告。报告分析了国内外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差距、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预测及趋势。提出要规范正规学历教育、规范康复专业管理与康复治疗师准入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适应我国国情的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点建议。为我国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分组交流中代表还就学制、专业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以及中(境)外合作办学经验进行讨论,拓展了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握康复治疗的国际走向,开拓代表的视野,了解自身与国外在康复方面的优势与差距,为康复治疗尽快与国际接轨做好准备。我国康复医学的奠基人、资深专家周士枋教授介绍了第二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术会议概况,为康复医学事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宝贵思路,指出要重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并逐步将其引入到康复治疗程序中,应用循证理念进行论证,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康复治疗程序并发扬其优势。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主席Kit Sinclair女士就《作业治疗的国际透视与趋势》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分析了作业疗法的现状、全球化影响、社会思维的转变、教育与职业发展及社区康复全球现状等问题。报告指出:作业疗法就是围绕WHO-ICF2001和突出作业疗法的理念,集中应用可能的作业方法,整合医学、社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整合服务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行动,对现存的传统、组织、网络和行为作出反应。WFOT正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影响,作业治疗师正在通过国际组织以及当地的服务储备获得先进的技术,促进合作关系和创造机遇。
3、多学科和跨学科专家的参与和合作将推动我国康复治疗专业的发展,拓宽康复治疗人员的视野,完善和填补康复治疗领域的盲区和空白。安徽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刘荣玉教授集多年国外康复工作的经验,作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报告。详细介绍呼吸康复的原理、基础研究、具体方法及肺部康复后的效果。指出呼吸康复已经成为逐渐成熟和科学的基础方法。提出康复治疗除了关注生命和原发病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香港理工大学Bob Chen博士,从运动专业特点、运动生物力学、整体运动水平等角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