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康复机构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席家宁教授领导的团队基于前期工作(CNS Neurosci Ther. 2016; Front Aging Neurosci. 2017; Aging Dis. 2018; CNS Neurosci Ther. 2019; J Neurosci Res. 2019; 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 2020; ASN Neuro. 2021; Brain Res. 2021)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Fang Yu博士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杂志(IF: 5.505, JCR Q2)发表题为“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Microglial Regulation in Brain Plasticity-Dependent Stroke Recovery”的文章,提出“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可增强神经可塑性进而促进脑卒中康复的新观点”。
由神经元构筑的神经可塑性被认为是脑卒中康复的基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对大脑中最主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的作用认识较少,它是“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大脑免疫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脑卒中后不同阶段小胶质细胞呈现不同的表型和功能,其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与神经可塑性改变高度共定位,提示神经可塑性可能受到小胶质细胞的调控。研究发现,抗炎性小胶质细胞能够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可增强脑重塑,促进脑卒中康复(图1),而促炎性表型则分泌促炎介质,阻碍脑卒中康复。在脑卒中早期,小胶质细胞主要以抗炎性表型为主,而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促炎性表型急速比例上升占绝对主导,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实施调控是极其重要的。席家宁教授团队独辟蹊径提出的以“小胶质细胞调控”为靶标的“抗疫”策略,不仅为开发脑卒中康复治疗有效手段提供新思路,也为现行的康复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1161)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421544/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