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工作概述
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会成立35周年为契机,守正创新,加速发展,不断加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高质量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高标准发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作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绩,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做出了新贡献。【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巩固深化“两个全覆盖”成果,分支机构100%成立党组织,学会党委被中国科协评为星级党组织,党建通讯工作被评为“全国十佳”。【全面加强机构建设】规范有序推进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建设,分支机构由39个增加至53个,6个分支机构完成换届,驻会机构新设立了8个职能部门,专职工作人员由7人增加至15人。【加快壮大会员队伍】修改完善会员管理办法,大力发展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强化会员服务职能,拓展会员服务内涵,个人会员数量增幅在全国学会居于前列,单位会员数量实现突破性增长。【积极组织学术交流】高水准举办了以2018第二届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设备展览会和“一带一路”东部、中部、西部论坛,以及50余个专委会学术年会共160余次学术活动。【大力推动人才培育】新设立教学成果奖,树立尊师重教、立德树人导向,16个项目获奖。举办首期中美联合康复医师骨干培训班、首届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培训和技能竞赛50余次。【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严密组织科学技术奖、年度优秀奖评审,32个项目、233名个人获得殊荣。积极迈开科技创新促进步伐,广泛深入开展康复科普活动,连续第二年被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优秀单位”。【有力促进行业规范建设】受政府委托,研究起草《关于加快发展康复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写《康复医学指南》系列丛书(第一批34本),建立一系列康复医学行业规范。【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学会康复服务行走遍全国,组织1000余人次专家深入各地开展了100余次公益活动,百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千余名康复医疗一线工作者、3万余名群众直接受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组织架构
(一)组织机构
行政机构结构图
党组织结构图
办事机构组成部门的主要职责:
学会办公室是学会办事机构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学会综合性规划计划的制定、文字材料的起草、行政章和合同章的保管使用,以及办事机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党委办公室是学会党委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党委会、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康复服务行活动、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宣传报道和新媒体建设等工作;
机构管理部 是学会分支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分支机构成立、组建和换届,分支机构组成人员资格审核和聘任,以及分支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考评等工作;
会员部是学会会员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个人会员、单位会员的动员发展和入会审批,会员管理和服务,以及会员(代表)大会、理事(常务理事)会的筹备等工作;
培训部是学会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学会培训计划的拟制下达、会议服务机构信息库建设、规范化培训和岗位任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培训基地建设、执业资格认证等工作;
学术部是学会学术交流等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学会学术计划的拟制下达、综合学术年会的筹备承办、科研课题的立项落实、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国际交流合作的促进,以及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优秀“三师”奖评审等工作;
对外联络部是学会对外联系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各种对外合作关系的拓展、行业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调研相关协调保障等工作;
财务部是学会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学会年度预(决)算、经费结算报销和会计核算、会费收缴管理、分支机构经费保障、合同(经济协议)财务审核等工作。
(二)学会领导
会长:方国恩
党委书记:牛恩喜
常务副会长:牛恩喜(兼) 彭明强
副会长:李建军 陈立典 岳寿伟 周谋望 黄晓琳(女) 燕铁斌
秘书长:牛恩喜(代)
工作委员会3个
1.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2.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3.康复质控工作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50个
1.康复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2.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3.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4.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5.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
6.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7.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
8.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
9.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10.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11.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12.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
13.电诊断专业委员会
14.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15.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
16.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17.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
18.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
19.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
20.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21.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
22.烧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23.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
24.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
25.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
26.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
27.技术转化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
28.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29.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
30.再生康复专业委员会
31.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32.呼吸康复专委会专业委员会
33.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
34.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
35.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
36.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37.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38.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39.消化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40.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41.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
42.心脏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43.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
44.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
45.推拿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46.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
47.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48.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
49.产后康复专业委员会
50.康复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
三、党建工作
【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部署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宣讲工作。学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牛恩喜在学会六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作了专题党课辅导,为学会上下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提供了针对性指导。【扎实推进“两个全覆盖”工作】积极参加中国科协科技党委组织的创建星级学会党组织试点活动,制定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工作规则》,在所有分支机构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以康复服务行党建强会活动为抓手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及经常开展。【精心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会党委委员、分支机构党支部成员、学会驻会机构工作人员共60人,赴革命圣地西柏坡拜谒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旧址、接受廉政教育、听取专家授课、开展义诊服务,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提升了学会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丰富创先评优活动】首次组织学会会员参加2018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学会乒乓球赛,收获了单打比赛3个冠军、1个第三名,团体比赛第三名,并获得了团体组织奖。开展了康复服务行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10个专委会和30名专家获得了荣誉。
四、标志性业务工作
(一)智库及决策咨询
【建立学会专家库】共有来自军地有关康复医疗机构的278名专家入库,并设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研究科技创新问题】组织学会专家研究提出了《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及其推广应用》《外骨骼机器人的居家应用》《应用微孔金属内植物成就骨融合的理论与技术》等3项康复医学领域引领世界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工程技术难题,向中国科协推荐上报了《康复医学诊疗数字化研究》创新协同项目。【协助政府起草政策文件】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康复医学事业面临的形势任务,主动向政府建言献策,协助论证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已进入签批程序。【组织编写《康复医学指南》系列丛书】受国家卫健委委托,4月份,启动了首批《康复医学指南》系列丛书编写工作,共34本,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康复电诊断指南、运动疗法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护理、疗养康复、体育保健康复指、儿童康复、心理康复、听力康复、颈椎病康复、烧伤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老年病康复、心血管病康复、脑血管病康复、骨与关节病康复、风湿病康复、修复重建康复、创伤康复、手功能康复、呼吸康复、社区康复、再生医学与康复、肿瘤康复、重症康复、疼痛康复、吞咽障碍康复、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康复、康复设备器具临床应用、精神疾病康复等专业方向,计划于2019年8月份审稿和编印。
(二)学术交流
【举办2018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设备展览会】11月16日至18日,学会以“聚焦新时代、引领新康复”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了综合学术年会。会议设置了综合国际康复主论坛、第二届中美康复论坛、首届中德康养结合论坛、国际华人康复论坛及50余场专题分论坛,邀请来自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南加州大学、德国康复学术机构等单位的50余位国际康复医学专家做专题演讲,200余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和医药企业的9000余名专家学者和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组织“一带一路”系列学术活动】6月30日至7月1日,学会在福建福州举办了首届海峡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东部康复医学论坛”,2000余人参会;8月31日至9月2日,在河南安阳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中部康复论坛暨第三届安阳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2000余人参会;9月8日至9日,在甘肃兰州举办了“一带一路”西部康复高峰论坛,800余人参会。【召开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年内,学会组织召开“第一届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首届物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一届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首届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20余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5000余人参会,年会为广大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了解领域前沿、分享研究成果、启发科研思路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科普活动
【组织科普宣教活动】共举办37期(次)康复教育讲座、青少年科普宣讲活动、科学普及与康复论坛等科普活动,7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胡大一教授当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迈开“互联网+科普”行动步伐】加强线上科普知识推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微信平台(关注人数1.9万人)推送文章149篇 ,阅读12.96万次,分享转发6942次。联合医群教育平台,上线“康复技能操作”等40节网络课程,拍摄“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化诊疗”等38节课程。新增抖音运营平台,推送《如何搬运重物》《办公室颈椎操》等科普短视频。【出版科普书籍】出版了《功能性贴扎技术》《社区康复学电子教材》《儿童康复大百科》等科普书籍。【康复服务行科普宣传】依托学会康复服务行活动平台,推动康复科普服务走基层、进社区、下企业、入学校,组织开展了“突破障碍,享受生活”、“康复手牵手,健康科普崇明行”、“保护脊柱健康,做正直少年”等20余次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并通过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11月16日,学会与美国物理治疗与康复学会、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健康医疗工作组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聘请16名外籍专家为学会学术顾问。邀请20余位国际专家参加学会综合学术年会,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成为WFOT会员】5月18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理事会会议(WFOT Council Meeting)上,经理事会表决批准,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成为其正式会员(Full membership)。【参加第55届日本康复医学会年会】6月28日至7月1日,学会参加了在日本福冈举办的“第55届日本康复医学会年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作了“中国地震康复医学救助与服务模式分享(Rehabilitation relief and service model in earthquake in China)”学术演讲。【参加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7月11日,学会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第12届年会,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教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中亚和东亚地区执委。【在美国心肺康复学会第33届年会设立联合论坛】9月12日至15日,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在美国心肺康复学会第33届年会(AACVPR 33rd Annual Meeting)上,与美国心肺康复学会、国际心肺预防与康复联盟联合设立了“中美联合论坛”、“中美欧联合论坛”。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胡大一教授和2位外籍专家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五)技术产业融合
【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年内,学会会长方国恩,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牛恩喜连续深入30余家全国各地康复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调研指导,搭建合作桥梁,促进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对接与耦合。【加强产业发展合作】与南昌市健康服务业协会、四川知几未来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凡迪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良性合作,发挥“1+1>2”的集聚效应。【举办国际康复设备展览会】11月16日至18日,在2018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期间,学会举办了国际康复设备展览会,国内外百余家康复医疗设备(器材)生产研发领域优质企业入驻展会,在208个展位上展示了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
(六)人才培养
【举办首期中美联合骨干康复医师培训班】5月25日至27日,学会联合美国华人康复医师协会,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举办了首期中美联合骨干康复医师培训班。授课专家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纽约州立大学附属医学院、杜克大学附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神经外科以及影像科。授课内容涵盖美国康复医师的培训现状、康复医师必备基本技能、康复病例书写、脊柱解剖、影像学、查体和诊断要点、脊柱常见疾病药物治疗、介入技术等方面。【组织首届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10月18日至20日,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首届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设置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赛制,采取实景案例模式,全国388家医院参加了选拔赛,44家医院、132名护士入围决赛,最终有10家医院获得团体金奖、24名护士获得个人奖。【设立首个区域性康复医学培训基地】11月24日,在烟台举办的首届“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上,学会授予滨州医学院培训基地铭牌,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推进建立中国康复医学教育联盟、定期联合举办国际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建立康复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康复政策研究中心、促进康复学科专业建设、共同推进康复养老服务标准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制订、建立共享协同机制等八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七)社会服务
发挥学会专家优势和技术优势,依托康复服务行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平台,从康复医疗、康复科普、康复培训等8个方面综合发力,为基层和人民群众送去急需服务。【在川西北开展健康扶贫活动】3月23日至24日,组织党员专家服务团队,远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勒乌镇马厂村,为百姓进行了义诊,并普及了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椎病防治知识,培训了徒手心肺复苏方法,进行了轮椅、拐杖、助行器操作演示和使用指导,还为脑瘫、重度骨关节炎等患者赠送了辅助器具。【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大型助残活动】5月18日至20日,学会联合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助残活动。专家服务团队共为76名患有脑瘫等疾病的残障儿童进行了义诊筛查,为5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脑瘫患儿成功实施了免费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了学术讲座。【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服务基层和百姓活动】7月7日至8日,在学会党委“学习西柏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期间,组织40多位党员专家平山县医院、西柏坡镇卫生院、通家口村村委会,为老百姓进行了义诊服务,共接诊患者近500人次。此外,在平山县医院举办了3个专题的学术讲座,并在康复科病房、作业治疗区为在院患者进行了检查治疗和训练指导。
(八)表彰奖励
【评选表彰学会科学技术奖和教学成果奖】4月10日,学会启动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首次设立)申报推荐工作,经过初审、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共评选出32项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16项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并于10月29日下发通报进行表彰。【评选表彰学会年度优秀奖】7月25日,学会启动年度优秀奖申报推荐工作,经过申报推荐和专家评审,共评选出121名优秀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以下简称“三师”),112名“优秀青年三师”,120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于11月2日下发通报进行表彰。【评选表彰学会康复服务行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11月15日,学会党委下发通报,对在康复服务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10个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颁授“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11月17日,学会下发文件,授予刘昆、南登崑、范振华、吴宗耀、谭维溢、娄思权、华桂茹、纪树荣、孙启良、于长隆等10位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号召广大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老专家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五、会员服务
【加强会员发展和管理】完善了学会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注册制度和会费缴纳制度,建立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入会渠道。大力发展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新审核通过了6600份个人会员入会申请,个人会员数量达到26646人;新发展了16家机构为学会单位会员。全面梳理分析了学会会员现状,着力清理纠治了分支机构委员非会员问题。【深化会员工作研究探索】搭建了学会官网“会员之家”栏目框架,对功能和内容进行了设计。按照会员“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构思了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服务承诺事项。【提升会员服务质量】 在学会办事机构专门设立了会员部,通过加强与个人会员、单位会员的主动性和经常性联系,在评优评奖、专业咨询等方面给与适当倾斜,推动分支机构、主管期刊建立服务会员优惠机制等多项措施,增强会员的获得感和对学会的认同感。
六、期刊出版
学会主办专业学术期刊共9种,其中学会为第一主办单位的期刊8本:《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实用医药》《中国伤残医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学会为第二主办单位的期刊1本:《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在6月26日JCR发布的影响因子2.234,首次进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Q3区,在JCR收录的来自中国大陆192种SCI期刊中影响因子排第64位,总被引次数排第35位,并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2018“中国最美期刊”,在《2018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被评为“2018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290,核心总被引频次3291,综合评价总分83.8(据2018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11月份,该杂志荣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七、制度机制建设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制定颁发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工作规则》《中国康复医学会会议服务管理办法》《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励管理办法》《中国康复医学会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中国康复医学会分支机构成立管理办法》《中国康复医学会分支机构换届管理办法》和新的《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等8项规定,全面打牢了制度建设基础。【建立会议服务机构信息库】为规范会务工作,提高办会质量,组织对学会各分支机构推荐的51个社会会议服务机构进行了资格审核和专家评审,建立了“社会会议服务机构信息库”,并按照配套管理规定监督和依托入库会议服务机构做好会议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办事机构内容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试行)》,对办事机构内部管理和业务工作作出了全面规范。
八、财务报告
【年度经费收入情况】收入总额2807.40万元,其中会费收入70.93万元,提供服务收入2657.04万元,商品销售收入71.73万元,其他收入7.70万元。【年度经费支出情况】支出总额2958.02万元,其中业务活动成本2408.80万元,管理费用545.62万元,其他费用3.60万元。严格落实《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对照检查和整改,财务管理秩序更加正规。
九、社会组织年检评估
【参加社会组织评估情况】2018年度,国家民政部年检评审结果为“合格”。
十、其他
【办公地址及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北辰汇欣大厦A座307室,邮政编码:100101,电话:64210670转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