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部的统一领导下,受广东省卫生厅的派遣,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队第一批共25人于2008年7月25日赴四川省支援地震伤员康复,8月23日胜利撤回广东,并由广东队的第二批人员接替。
回顾在川的一个月里,广东队的全体队员在四川省卫生厅的关怀下,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队员不辞劳苦,努力工作,不仅为当地伤员躯体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做出了积极努力,也为当地的康复人才培养、康复学科发展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发挥了很好作用,取得了预计的结果。
一、康复医疗队成员基本情况
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队第一批成员共25人(另有领队1人),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地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其中康复医生5人,康复护士4人,治疗师16人(表1)。医疗队分为2个组,分别支援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康复中心(共15人,其中医生3人,护士2人,治疗师10人,)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共11人,其中欧医生2人,护士2人,治疗师6人,假肢矫形师1人)。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彭刚艺副处长担任领队,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燕铁斌教授任队长,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冼庆林副主任医师任副队长,医疗队成员大都经过系统的康复医学教育,有的还拥有康复医学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具有丰富的临床康复经验,为出色完成地震伤员的康复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地震伤员康复工作
1.熟悉情况,统一部署再培训
广东省康复医疗队于7月25日下午2:30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全体队员在省医急救中心的会议室和四川省卫生厅、省医领导、省医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领导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四川方面各级领导对医疗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区的一些基本情况。四川省医政处黄处长指出:广东省康复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这次派来的专业骨干队伍支援灾区人民的康复,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希望我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工作的基础上再帮助他们进行一些人员的培训。广东省卫生厅彭副处长要求全体队员:第一要谦虚谨慎,工作第一,不提要求,全力以赴;第二要加强纪律,服从领导;第三要有团队精神,代表广东,有集体荣誉感。见面会后,医疗队即刻召开了全体队员会议,统一思想,并根据四川省卫生厅介绍的伤员情况,决定次日即刻进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和成都市第二医院实地考察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初步了解伤员情况。
根据7月26日了解的省医和成都市第二医院的伤员情况,7月27日,医疗队统一再次就伤员主要伤种(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截肢,周围神经损伤等)的康复进行了培训,统一工作方案。为了最大确定地发挥大家的作用,体现团队的工作模式。医疗队两个点(省医和市二院)内部又分为两个医疗小组,每组有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组成,体现了现代康复模式。对病情较为复杂的伤员,医疗队的医生、护士、治疗师,就以一个团队形式,联合查房、评估、定方案,最后实施。
2.工作量
医疗队每天的工作程序是,先参加科室的医疗交班,了解前一天伤员的情况,然后,实施康复治疗。根据伤员情况,采取床边康复和治疗室康复两种方式。如进行康复指导,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运动和作业治疗,膀胱动能训练,指导各种辅助器具使用等等。同时,根据医生的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给患者配制各类辅助器具,如颈托、腰围、矫形器等。
医疗队每位同志每天大约给16-22名伤员治疗,多的一天治疗30名以上。
(1)四川省人民医院:每天治疗人数173人,大部分伤员每天上下午都治疗。包括骨折56人,截肢15人,脊髓损伤13人,脑外伤6人。每天治疗总人次429人次(不包括物理因子治疗)。
(2)成都市第二医院:一个月累计治疗伤员257人,其中骨折171人、脊髓损伤12人、截肢12人、颅脑损伤6人、其他损伤56人。平均每天治疗人数145人,合计治疗21141人次,配置各类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器具125只(件、套),下乡督查指导5天,评估筛查病人约600人次。
在医疗队的精心治疗下,大多数伤员都收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病情较轻的都分期分批康复出院;而病情较重的,如严重的复合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骨折等,其各种功能障碍也有很大改善。
如一位胸8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年轻伤员,虽然手术及时并有内固定,但由于缺乏康复意识,术后一直卧床,医疗队介入后,给予积极的康复训练,指导伤员功能锻炼,经过不到1周时间的训练,伤员就已经可以自己完成从床到轮椅,并可以自己操作轮椅四处活动,伤员非常高兴。又如一位颈7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无家人的陪护等原因,情绪极为消沉、脆弱,终日泪流满面,拒绝任何康复治疗,终日卷曲在床上,小便失禁,生活质量极差。医疗队进入后通过给她进行了全面的评定,制定详细的康复方案,然后逐渐进行坐起、站床训练,ADL训练,上肢躯干肌力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全面的康复治疗;同时给她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照顾。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护理,该患者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已能自行排尿、进食以及扶助下坐起。
另一位有脊髓损伤、颅脑损伤、多处骨折等30个诊断的患者,被认为不可能再站立行走和需留置尿管,经过医疗队近一个月系统的康复治疗,已能扶拐行走,自行排尿排便。有五、六个腰1或腰2椎体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患者,由于受错误的处置观点影响,行内固定术后快3个月仍卧床不起,已出现了一系列不该发生的并发症,如压疮、尿潴留、关节活动受限等,经过医疗队耐心解释、动员,并给他们详细、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消除他们担心站立影响脊柱愈合的顾虑,并给予配置腰围和下肢矫形器及综合康复训练,1-2周内都已下地站立行走,压疮、尿潴留等并发症亦随之减轻或消除。有5个都江堰新建小学的学生,都是因挤压综合症等原因致上肢或手外伤,造成上肢和手皮肤疤痕增生、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在医疗队到来之前,仅是做一些理疗和针灸等对功能障碍改善不大的治疗,医疗队通过给他们增加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以及配置压力衣和矫形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上肢和手的终生残废的后果……
总之,每天不论是在四川省医地震伤员康复中心的病房、治疗室,还是在成都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的病房和康复部的PT室、OT室、中医理疗室,总能见到我们广东康复医疗队忙碌的身影;在伤员的心目中,亦形成了“有困难找广东专家”的共识,当他们有需要时,亦总能发现广东省康复医疗队的专家就在他们身边!
三、加强人才培训,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虽然四川省人民医院是当地除华西以外最大的一家三甲医院,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成都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 这两家医院康复科建科均有较长时间, 在专业人员、康复场地和康复器材等方面, 已有一定的基础, 为四川省康复学科发展较好的单位之一。但面对突然而来的大量地震伤员的康复任务, 则仍感力不从心, 尤其是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离实际需求甚远。康复科的医生和护士多数没有经过规范系统的康复理论和技能培训,只有少数治疗师接受过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因此,如何利用医疗队在川的时间,为当地培训专业人员是广东省医疗队入川后一直关注的课题。在川一个月,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采取了一系列培训计划和措施。
1.师傅带徒弟:医疗队将专业人员的培训贯穿在整个日常工作中,如医疗队的医生、护士在日常医疗护理查房的同时,对省医和成都市二院的医生、治疗师、护士进行示范、讲解、分析,提出处理意见,随时提高他们的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医疗队的治疗师在给病人做治疗时,手把手地对跟班的治疗师进行带教式培训,这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例有的放矢的教学,使这两家医院康复医护人员获益良多。
2.开设康复专题讲座:不论是省医还是市二院的广东医疗队,每天下午下班后都给本院康复科举办专题讲座,每次约一个小时左右,内容针对每天治疗的具体伤员。这种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非常受欢迎。此外,医疗队还在省医举行了2场面向全市的专题讲座,也受到了当地专业人员的好评。
四、为当地康复医学科和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出力
1.发挥省市级康复中心的作用 由于地震伤员分布广,许多伤员分布在成都市管辖的县市基层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康复中心、成都市二院作为市级康复中心,负责基层网络的建设的指导任务。广东省康复医疗队根据卫生部和四川省卫生厅以及成都市卫生局的安排,不辞劳苦,多次深入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地的县市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这些康复点的康复人员、场地、设备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对这些康复点住院震伤患者进行筛查、评估, 书面写出康复治疗建议。
2. 为康复中心的建设出力 四川省医和成都二院康复科虽然已有了一定基础,但按高水平康复科标准来看,软硬件建设方面还有差距,如病历书写不体现康复病历特色、康复评定开展不普及不准确、康复治疗安排混乱流程不清、常用的康复器材缺乏等。为了为地震伤员提供较好的服务,我们医疗队在推动学科建设上也作了许多工作,除了人才培训外,还为他们提供或编制了一些评定表格和病历格式、模版,演示了规范的评定过程,向科主任提出了改进科室管理和康复流程的合理化建议,拟定康复设备器材的补充购置计划等,这一系列措施, 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该院康复科的建设。
3.捐赠设备 在广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康复医疗队分别为四川省医和成都市二院康复中心捐赠了部分康复设备,包括一套制作低温支具的设备、一台温热间动治疗仪以及一些助行器。
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对在四川1个月的工作中,不仅是付出,也有收获,是一个难得的经历。能运用我们的知识和劳动,为深受地震苦难的灾区人民解除一点痛苦,是康复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所做的一点成绩,是卫生部、中国医学康复学会、广东省和四川省卫生厅以及残联、成都市卫生局和四川省医以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各级组织的指导、支持、配合取得的。虽然广东医疗队已经离开了四川,但短短30天援川地震伤员康复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也增强了粤川两地康复医学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联系,缩短了粤川两地因经济发展的差异所造成的专科发展上的不均衡。我们希望,也坚信30天的援川康复医疗一定能为四川康复医学的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队
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队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