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医康教融合"模式创新发展,4月2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志愿者团队赴百草园融爱睿星融合幼儿园开展专题科普活动。
高规格专家团队倾情参与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少华,崔璀副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吴德主任医师、吕复莉副主任护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王春蕾护士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彭利娟护士长等儿童康复专委会成员的共同参与。 活动内容丰富多元 在上午的参观交流环节,百草园融爱睿星融合幼儿园园长胡瑜向专家团队详细介绍了园区的设施建设、教学理念及特需儿童的教育情况。 在专题培训环节,专家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1.家庭干预新理念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复莉副主任护师以《优化与提升特殊儿童亲子互动质量》为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家庭场景化干预"策略。她特别选用热播影片《小小的我》的生动片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互动技巧,并现场教授"三明治法""鼓励公式"等实用方法。 2.发展评估前沿视角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王春蕾护士长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解析了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指标,重点阐释了"动态评估、精准干预"这一创新康复理念。 3.ADHD综合干预方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管治疗师杨茂巍,系统讲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三位一体"干预模式,即"医学评估+行为干预+家庭支持"的综合干预框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家长们对ADHD有了更科学认知。 精准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本次活动创新设置了"一对一公益咨询"环节。专家们耐心倾听每位家长的心声,针对语言障碍、感统失调等特需儿童的个体化问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精准帮扶方式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本次科普活动传递了前沿的康复理念和实践策略,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实现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教育干预的资源整合,打破医疗、康复、教育各自为政的壁垒。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融致远"的服务理念,为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展望未来,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医康教融合"模式必将为更多特殊儿童家庭带来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