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然而,有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对孩子听力有危害的健康隐患 —— 腺样体肥大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正悄然威胁着孩子们的听力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残疾,需要引起每一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先来看一个令人揪心的真实案例。5 岁的珂珂,近几个月来让妈妈操碎了心。晚上睡觉的时候,珂珂一改往日安静的模样,开始频繁打呼噜,而且呼吸声很重,还常常不自觉地张口呼吸。妈妈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白天玩累了,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如此,珂珂还总是鼻塞,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翻来覆去或突然坐起;跟她说话得重复好几遍才有回应;看电视时,音量也被她调得震耳欲聋 。妈妈起初以为孩子只是贪玩、注意力不集中,并未放在心上。直到幼儿园组织听力筛查,珂珂的检测结果亮起了红灯,妈妈这才慌了神,赶忙带她去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医生诊断珂珂腺样体肥大,已经严重堵塞咽鼓管咽口,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明显下降。
爱耳护耳 当然,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 腺样体肥大往往与反复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孩子已经感冒,要叮嘱孩子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擤鼻涕时鼻涕由于负压作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也并不少见,除了感染,婴儿罹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另一大重要原因是呛奶。婴儿的咽鼓管相较于成人,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婴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较差,在功能上相对不完善,调节中耳压力和防止逆流的能力较弱。当呛奶发生时,咽鼓管不能及时有效地关闭或调节,为奶液等物质进入中耳创造了条件。所以当给婴儿喂奶或者喂饭时,要注意不能让宝宝躺着吃奶,而是应该抱着宝宝,使宝宝的身体呈 45 度左右倾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宝宝呛奶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潘咏琪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核:张晓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