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流涎的原因 脑卒中后流涎症不仅仅是口水多,是指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神经功能受损,影响大脑中控制口腔肌肉和吞咽功能的区域,导致原本灵活自如的嘴唇和舌头突然变得“不听话”,唾液自然也就“逃逸”了。发生流涎症的具体原因有: 1. 口腔肌肉无力:脑卒中后,面部和口腔的肌肉可能变得无力或僵硬,无法有效控制唾液。 2. 口腔感觉减退:唾液需要通过吞咽动作的产生被咽下,如果因感觉障碍导致吞咽启动的延迟,唾液就会积聚在口腔,最终溢出嘴角。 3. 唾液分泌过多: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唾液分泌增加。 增强体质 预防流感 面对流涎症如此尴尬的“口水横流”,只要坚持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流涎症患者逐步改善症状,重拾自信。流涎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1. 口腔肌肉训练: 通过特定的运动,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1)下颌运动分节训练:利用咬牙胶棒、下颚骨锻炼器等工具进行咀嚼训练。 2)唇运动分节训练:包括张口闭唇训练、咧唇训练、圆唇训练、砸唇训练、鼓腮吹气训练、吮吸训练等。 3)舌运动分节训练:包括伸舌训练、上下舌位训练、翘舌训练、卷舌训练、舌绕唇训练等。 2. 口腔感觉训练: 通过促进口腔感知觉,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唾液。 1)冰酸刺激:使用冷冻的柠檬棒反复刺激舌根部、软腭、咽缩肌的上部与中部区域,增强口腔肌肉功能与咽喉反射。 2)冷热交替刺激:用冷热交替的方式刺激口腔内黏膜及患侧内部,可兴奋C感觉纤维,有效提高口腔敏感度,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3. 物理因子治疗 通过电刺激等方法刺激颈面部的肌肉收缩,帮助患者改善口肌运动。 4. 心理支持 流涎症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更多理解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温馨小贴士 作者:徐晓慧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治疗师 审核:张弘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罗振东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医学科名誉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