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家宁,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康复机构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首都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积极倡导“大康复”理念,推动北京康复医院转型发展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14年,席家宁教授带领有着60余年发展历史的北京工人疗养院踏上向康复医院转型发展之路。
为了找准康复医学学科和康复机构建设发展的切入点,他深入研究康复医学学科内涵和康复机构运行的内在规律,积极推进医院架构、运营、学科建设等一系列管理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他秉持系统思维,坚持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了北京康复医院“大康复、强综合”的发展定位。所谓“大康复”,就是指北京康复医院为各类功能障碍者提供系统、专业、全周期的康复服务;“强综合”,就是指北京康复医院为患者享受高质量康复服务提供强有力全面保障。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学科架构模式,对北京康复医院医疗业务科室进行重新布局、划分和架构,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适应此架构模式,带领北京康复医院采取“四部三轨一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四部”,就是将医疗科室划分为临床医学部、门诊医疗部、医技功能部和康复医学部;“三轨”,就是将康复医学部功能融入临床、门诊、医技三部;“一中心”,就是设置大中心统一管理,使同类或相近业务系统整合,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的整体运行效率。
着眼解决康复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医护治”沟通不畅等问题,席家宁教授坚持以人才和内涵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康复临床全融合”的学科发展路径。2016年北京康复医院实施康复医师专科化,2018年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形成科学的康复专科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开展特色康复诊疗服务,促进医疗、康复、治疗、护理紧密结合,积累了普适、可推广的专科化工作经验。
他始终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积极倡导并形成了“团结爱院、创新学习、主动服务、爱心奉献、和谐人文、幸福家园”的“六大文化理念”。注重文化育人,通过坚持公益服务、“最美北康人”、“感动北康人物评选”、“每年为职工解决十件事”等形式,在全院树立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职工典范,充分调动了全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之所向,行至必达。2015年,北京康复医院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北京市首家三级康复医院,既填补了北京市大型三级康复机构的空白,也为其他医院康复转型开创了先例。
同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落成,并于次年开始康复治疗学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2016年获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21年成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16年,医院获批华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工伤康复示范平台”。2018年北京康复医院管理成果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北京康复医院荣获残疾人事业战线的最高褒奖——“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席家宁教授代表医院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与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一起,荣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凝练转型经验,推动康复机构规范发展
为助推中国康复机构规范建设,席家宁教授系统总结、凝练北京康复医院转型建设发展经验,并借助学术论坛、管理培训、康复服务行等多种渠道,向北京市和全国多家转型机构推广。自2016年开始,席家宁教授带领北京康复医院连续4年接受北京市卫健委委托,承担北京市“公立机构向康复功能转型”任务,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推动了北京市四批共计19家公立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发展。
2018年11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机构管理专委会成立。作为主任委员,席家宁教授站在促进我国康复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的高度,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康复机构分级标准、运营管理规范、质量控制标准、现代康复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牵头组织多名康复机构管理者和康复专家共同编写《康复医疗机构管理指南》,有力促进了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学科逐渐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发展的道路。
2019年,他创新性地提出同质化康复医院建设构想,以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机构管理专委会为平台,从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管理、康复学科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等方面,积极协助国内多家康复医疗机构全面优化康复资源配置,提高康复服务质量、管理运营效率和学科影响力,组织康复机构管理专家深入基层康复机构传送康复管理经验、诊疗技术,让康复服务进入“寻常百姓家”,使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康复”所带来的健康与便捷。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他联合多名康复机构管理专家编写并发表《2019冠状病毒疫情下康复医院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采纳,并以指导意见的形式下发,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康复机构推行。
执着坚守,潜心推动康复学术研究
择一事终一生,爱一行专一行。在推动现代化康复机构管理的同时,席家宁教授带领团队潜心开展康复领域科学研究,深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康复理念和知识,在呼吸康复、心脏康复、神经康复等临床诊治和科研方面建树颇丰。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近3年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数十篇SCI文章,同时他作为总主编编写多部康复专著。近两年在呼吸功能障碍康复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呼吸康复专著2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早期,即带领团队开展了COVID-19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分析研究,其成果于2020年2月28日发表于SCI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该研究是国内较早全景描述COVID-19肺炎的临床研究,为其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一经发表即引发广泛关注,并于其后5个月陆续发表新冠肺炎相关基础及临床SCI文章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