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就在我们身边
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
现存卒中患者达到2876万例。
在我国,一生中每5人就有2人可能罹患卒中。
卒中所带来的危害
卒中每年死亡人数为219万例。
在我国,每5人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
70%~80%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带来以下获益: 1.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 2.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 3.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 5.节约社会资源。 但是由于部分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影响了康复效果! 误区一: 身体虚弱不宜动,日常生活几乎全依靠家属 ×一些患者患卒中之后,家属认为患者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因此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全方位照顾,即使病情稳定后,家属或患者本身因担心病情复发或加重病情,仍不进行身体活动,继续坚持静养。 √实际上人体的器官和机能都是“用进废退”的,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若患者自身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瘫肢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严重时还会使患肢丧失运动功能,卒中后康复治疗要积极参与,尽早开始,卒中轻到中度,患者发病24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早期采取短时间、多次活动的方式是安全可行的,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越好。 误区二: 卒中后只要坚持吃药就好了 ×有部分患者认为,患病后只要坚持药物治疗就会康复。 √对某些疾病确实如此,但对于脑卒中伴有功能障碍者,这种想法是有害的,功能的恢复还需要长期的艰苦训练。若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功能锻炼,就得不到充分的康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 l 抗血小板药物 l 降脂药物 l 降压药物 l 降糖药物 l 抗凝药物 l ··· 康复治疗 l 运动障碍康复 l 感觉障碍康复 l 吞咽障碍的康复 l 认知障碍康复 l 心理障碍康复 l ··· 药物与康复治疗,一个都不能少! 误区三: 康复训练有难度,扎扎针、做做理疗就够了 ×患者认为做这些康复训练太累了,偏爱针灸、按摩与理疗这些被动训练,对主动训练的配合度不高。 √康复治疗和我们传统的针灸和理疗按摩差别非常大, 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只做针灸理疗有可能耽误最佳的康复时机,主动康复训练的效果更佳,神经损伤之后的功能重建需要患者的主动练习,治疗配合度不高会影响康复的进程,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应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研究显示,相比被动训练的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明显提高。 误区四: 急于求成,要尽早下床行走 ×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在面对瘫痪在床的情况时往往都康复心切,非常着急地想要走路,所以很多时候在患者功能还没有达到步行条件时,由家属拖着拽着强行练习走路,甚至爬楼梯,这样的行为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关节肿胀、脱位,从而出现“挎篮手、划圈腿”的症状,并且异常步态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十分困难。 √康复治疗要循序渐进,需要科学的训练计划,从脑卒中运动机能的恢复来看,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应从最基础的功能练起,以行走功能康复为例,应遵循坐位平衡 → 站位平衡 → 辅助行走 → 独立行走 → 复杂环境下行走等训练阶段,每一阶段都不应急于求成。 误区五: 只注重物理康复,而忽视了心理康复 ×部分家属只注重患者日常生活照顾及功能的训练,忽视了患者面对功能障碍带来的日常生活困难以及漫长艰辛的康复过程而产生的焦虑或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 √脑卒中对一个人的精神打击很大,尤其是男性,他们常常会因中风而变得抑郁。据统计,40%-70%的卒中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抑郁、性格改变等问题,卒中康复是一场患者与家庭共同承担的持久战,卒中后的心理功能障碍十分常见,家人的陪伴与心理的安抚至关重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属不要责备患者,要有耐心配合患者训练,同时要及时地将患者的心理状态反馈给医疗团队,调整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共同进步,建立信心,回归健康。 误区六: 排斥言语训练,认为太简单,等病好了自然就会了 ×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言语训练就是跟着治疗师发声音、读单词,认读图片,觉得这些治疗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训练,因此比较排斥康复治疗师制订的相应的训练计划。 √言语治疗是对伴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反复利用强的听觉刺激和多途径的语言刺激,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 误区七: 训练结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巩固 ×有些患者在有康复治疗师的指导时练习很努力,已经可以完成一些日常的活动,医生和治疗师对其恢复效果也很满意,认为可以回归家庭了,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中后,就开始懈怠,不再进行基础练习,导致学会的功能慢慢减弱。 √作业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是患者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 误区八: 见不到成效就过早的放弃了康复训练 ×患者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很多患者就放弃了。 √康复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反复刺激才能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康复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卒中康复是一场持久战,贵在坚持 误区九: 喜欢在患侧上肢静脉输液 ×患者和家属认为患侧肢体不会动,用来静脉输液正好合适。 √殊不知,这会影响患肢的康复。患肢的血液回流本来就差,加之渗液和活动受限,易引起手背水肿和粘连,从而增加肩手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误区十: 康复只是医生的事情 ×有些患者发病后容易变得敏感而脆弱,表现为对医生的过度依赖性,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康复手法、针灸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用的。 √其实不然,对脑卒中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更重要。康复的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患者“主动参与”。 早期开始: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介入离开床位等的康复治疗干预。 循序渐进:治疗内容、时间及强度均应根据对评估情况逐渐增加。 综合全面:需针对功能障碍的特点相应地采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综合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回归家庭、社会的效果。 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要持续保持训练的习惯及全面的康复管理。 作者:吴芳、高彩萍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主审:翟华,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贾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