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报告简单图示
以下是报告中最常见的“关键词”:
1.力矩
定义:肌肉产生的“转动力量”。比如拧瓶盖时,手部肌肉施加的扭力就是力矩的一种体现。
意义:数值越高,说明肌肉力量越强;若某关节力矩明显低于健侧或预测正常区间,提示可能存在肌力不足。
2. 峰力矩
定义:肌肉在关节活动全程中爆发的“最大力量”。
意义:是评估肌肉绝对力量的核心指标。例如,膝关节手术后,峰力矩值可量化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恢复程度。
3. 峰力矩体重比
定义:剔除体重影响后的“真实力量值”。比如体重60kg和80kg的人,若PT/BW相同,说明单位体重的肌肉力量相当。
意义:适用于运动员选材或不同体重人群的肌力对比,避免“体重差异”的影响。
4. 峰力矩角度
定义:关节发力的“最佳角度”。比如膝屈伸时,大腿在某个角度能爆发出最大力量。
意义:指导康复训练动作设计,帮助患者在最佳角度强化肌力,提升运动效率。
5. H/Q比值
定义: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和后侧(腘绳肌)峰力矩的“平衡指数”。
意义:比值失衡(如前强后弱)易导致膝关节损伤。通过训练调整比值,可增强关节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
6. 对称性指数
定义:左右腿力量的“对称分”。比如左伸膝峰力矩为100N·m,右伸膝为90N·m,对称性指数为90%。
意义:下肢力量不对称超过10%-15%,可能引发腰痛、膝关节损伤等问题,需针对性训练矫正。
7. 耐力比(ER)
定义:肌肉“抗疲劳能力”。数值越低,耐力越好。
意义:耐力差的人群(如久坐办公族)易因肌肉疲劳引发慢性疼痛,需加强耐力训练。